人类历史上那些高光时刻

2019-08-20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讲述了历史上很多的永恒瞬间,这些高光时刻风格迥异,个个精彩。

土耳其君主穆罕默德在攻占君士坦丁堡过程中展露的军事天才,大航海时代巴尔沃亚在第一次看到太平洋时的激动和使命感,亨德尔大病初愈后灵感迸发24天创作经久不衰的《弥赛亚》,格鲁希的墨守成规导致了拿破仑在战争中失败,74岁的歌德被一位小姑娘点燃了生命中最后的激情,苏特尔发现黄金国后的悲剧人生,赛勒斯历经15年铺设海底电缆的艰辛,托尔斯泰晚年厌倦了喋喋不休的妻子离家出走...

下面摘录了一些书中的句子。

摘录

终于,一个天才的计划诞生了,穆罕默德要将他的舰队从无法施展力量的外海越过岬角运到金角湾里面的内港,也就是说要把成百艘的战船拖越过多山的地带。这是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胆想法,完全是史无前例的,它显得那么荒诞不经和不可实现,以致拜占庭人和加拉太的热那亚人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这样一项战略计划,就好像他们之前的罗马人和他们之后的奥地利人从来没有想到汉尼拔和拿破仑的军队会神速地越过阿尔卑斯山一样。按照世间所有人的经验,船只能在水里航行,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支舰队可以越过一座山。然而正是能够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才体现出了一个精英的意志,人们才因此而看到了一位军事天才的诞生,这种天才往往嘲弄战争中的那些规则,而能够不因循守旧,随机应变。于是,一次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大规模行动开始了。

如果这酋长说的话没错,这黄金之国离他只有几天的路程而已了。同时,也终于证实了另一个大洋的存在,哥伦布、卡博特以及其他一切著名的伟大航海家都曾寻找过通往这个大洋的道路,却从来没有成功。要知道这个大洋的发现,可是意味着一条环绕地球新航道的发现,谁将第一个亲眼见到这片新的海洋,去占领它,并把它作为对祖国的献礼,那么他的名字必然将流芳百世。巴尔沃亚意识到,为了赎清自己的全部罪过并赢得名垂千古的荣誉,他必须去横越巴拿马地峡,到达这个通向印度的南海,并为西班牙去征服那新的黄金之国,他一定要成为完成这一切的第一人。

在那几个星期里,乔治·腓特烈·亨德尔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没有白天和黑夜。他完全生活在一个只用旋律和节拍来计量时间的环境中,他的身心已完全沉浸荡漾在内心深处所涌出来的奔腾激流之中,那神圣的激流愈湍急,愈奔放,作品也就愈接近了尾声。他被囚禁在自己的心灵之中,只是伴随节奏踩着步伐,走遍这间自设的牢狱似的房间。他一会儿唱着,一会儿弹起羽管键琴,然后又重新坐下来不停地写着,直至手指发疼,他在有生之年还从没有爆发出如此旺盛的创作欲,也从未经历过如此殚精竭虑的音乐生涯。

一两个月以后,马赛曲已成为全军之歌、全民之歌。共和国第一任军事部长赛尔旺以智慧的眼光认识到这样一首无与伦比的民族战歌所具有的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力量。于是他下了一道紧急命令:印刷十万份唱词,发到军中所有的小队。这位当时还不知名的作者所创作的歌曲就这样在两三夜之间发行得比莫里哀、拉辛、伏尔泰的所有作品还要多。所有节日的尾声都要吟诵马赛曲,而所有的战斗更是以团里的乐队来演奏这首自由的战歌的,当许多团队在热马普和内尔万地方发起决定性的冲锋时,就是齐声高唱着这首战歌而进行编队的。这样所形成的气势,就像咆哮的海浪一般,当成千上万的士兵同时高唱着这首军歌时,整齐而又有力。那样的气势会让敌人闻风丧胆,那些靠着双份酬劳这种老办法来刺激士兵的敌军将领们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简直就没有办法阻挡这首“可怕”的圣歌所产生的爆炸力量。现在,马赛曲在全法国境内自由翱翔着,就像那长着双翅的胜利女神奈基,给无数的人带来热情。

这样的时刻也成就了当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罗茨舍尔德。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中,他以突如其来的机敏之举抓住了时机,建立了另一个帝国,另一个新王朝。当英军的进攻刚刚击溃拿破仑的部队时,他便乘着一辆特快的四轮马车向布鲁塞尔疾驶而去,然后又从布鲁塞尔驶到海边,一艘船正在那里等着他。他扬帆过海,以便赶在政府信使之前先到达伦敦。由于当时大家还不知道拿破仑已经失败的消息,他立刻进行了大宗的证券投机买卖。第二天,英国获悉了自己胜利的消息。同时,巴黎的富歇,这个一贯依靠出卖伎俩发迹的家伙也得知了拿仑的失败,这时,布普塞尔和德国都已响起了胜利的钟声。

不过,他还是郑重其事地佩戴上勋章绶带,去走访这位19岁姑娘的母亲。对于这位74岁老翁的求婚一事她会作何答复,还是不得明了,看来她是想要再拖延一下,所以歌德也就成了一个没有把握的求婚者。他愈来愈强烈地渴望着能够再次占有那如此温柔的女孩的青春,然而他所得到的仅仅是匆匆的亲吻和一般抚爱的言辞。他是如此地急不可耐,为了能在最有利的时刻再作一次努力,他痴心地尾随着那个心爱的人,从玛丽恩巴德赶到卡尔斯巴德。然而到那里后,却依然没有看到丝毫成功的希望,夏季快要过去了,痛苦与日俱增,终于到了该离去的时候了,还是没有得到任何的许诺和暗示。在车轮滚滚向前转动时,这位善于预见的人已经感觉到,自己一生中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已经结束。此刻,这位天才已经悲不自胜,在人世间又得不到任何的安慰,不过就在这黯然神伤的时刻,上帝——这个古老的安慰者、内心最深痛苦的永远伴侣——来到了他的身边。于是,他只能向上帝呼唤,就像以往一样,他又一次从现实世界逃遁到了诗歌的世界,只不过这是最后的一次罢了。

紧接着所发生的一切真可谓是史无前例,苏特尔手下的人一下子全都抛下了手头的活,铁匠们跑出打铁厂,牧羊人丢下羊群,种葡萄的离开葡萄园,士兵们扔了枪支。所有的人都像中了魔一样,他们急急忙忙拿着筛网和锅,向锯木厂飞奔而去,从泥沙里淘黄金。一夜之间,所有的土地都被弃之不顾;奶牛大声地哞叫着,因为没有人来为它们挤奶了,以至于有的已经倒在地上死去;奶酪工厂也不得不停了工;围起来的一群群野牛冲破了栏圈,践踏着农田;成熟的庄稼全烂在秸秆上;谷仓倒塌了;那大工场的轮盘联动装置静静地待在那里。而电波则跨过陆地,越过海洋,不停地向外传播这发现黄金的好消息。于是,人流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拥来,各个城市和各个海港的人都为此疯狂,政府的职员离开自己的职守,水手们离开自己的船只,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排着长长的没有尽头的纵队前行着,有的步行、有的骑马、有的坐车,掀起一股疯狂的淘金热。这些挖金者好像一群蝗虫般蜂拥而至,他们不承认任何法律,只相信拳头,他们也不惧怕任何法令,只相信自己的左轮手枪。现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殖民地上,充斥着这样一群放荡不羁、冷酷无情的乌合之众。他们屠宰了苏特尔的奶牛,拆掉了苏特尔的谷仓,盖起自己的房子,踩烂苏特尔的耕地,抢走苏特尔的机器。在他们看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没有主人的,也没有人敢对这群亡命之徒说一个不字。就这样,仅仅一夜之间,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就穷得像个乞丐,恰似迈达斯国王最后憋死在自己点化的黄金中一样。

火车作为一种新型车辆被发明时,它的确为人们提供了快捷、方便、舒适的交通方式。但是电报的发明却让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了以秒计,这种速度的飞跃是以往任何一次速度提升都无法比拟的。1837年,这必将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地球上彼此隔绝的人们第一次通过电报同时获悉了这世上正在发生的事。可惜我们的教科书却总是在叙述着国家间的战争和统帅们的胜利,认为这些更为重要,以至于很少提到这真正的胜利——因为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胜利。不过,就广泛的心理影响而言,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日期能与电报的发明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相比拟。自从在阿姆斯特丹、莫斯科、那不勒斯、里斯本发生的事能在同一分钟让巴黎知道以来,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只是想要把世界上的其他各洲也纳入到这庞大的联系之中,创造出一种全人类的共同意识,还需要迈出最后的一步。

凡是能参加游行的都参加了游行,凡是能唱歌的都在唱歌,凡是能欢呼的都在欢呼。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像一位凯旋的古代统帅坐在一辆四驾马车上,第二辆马车上坐着“尼亚加拉”号的指挥官,第三辆马车上坐着美国总统,后面是市长们和教授们。然后是接连不断的讲话、宴会和火炬游行,礼炮轰鸣着,教堂里传来阵阵钟声。人们不知疲倦地欢呼这个新的哥伦布、这个连接了两个世界,跨越了空间隔阂的英雄,而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自己也因此心醉神迷。此时此刻,他成了美国最光荣、最受崇拜的人物。毫无疑问,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这个昨天还被当做民族英雄、富兰克林的兄弟和哥伦布的后继者的人——成了这次怒火喷发下的牺牲品,他不得不像一个罪犯似的躲避他昔日的朋友和崇拜者。正是百年积累毁于一旦啊,谁能想到会失败得这么惨,不但损失了资金,更是让名誉扫地。而这根没有用的电缆却依然躺在大洋底下见不到的深处,就像是传说中的那条环绕地球的巨蟒一般。六年之后,当人们对海底电缆事业失去勇气并逐渐淡忘之时,只有菲尔德仍以充沛的精力与热情默默地坚持着。1866年7月13日,他的“伟大的东方人”号第二次重新起航了。1866年7月27日,跨越大西洋,联络欧、美大陆的第一条电缆在历经无数失败、费时15年后,终于成功了。

他们只是为了一个空壳子而已,为了那些毫无内容的言辞,为了没有真理的理想而抛弃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仅仅是出于乐于献身而抛弃生命,这些不朽的俄罗斯青年是多么不可思议!他们竟把仇恨和残杀当做神圣的事业,愿意为此献出自己的全部热忱和精力。不过,这样的人是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的!他们使我猛醒过来,因为说真的,他们是对的。我必须去履行自己的主张,立即摆脱掉自己的这种软弱状态,这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不能再犹豫下去,毕竟我已经离死不远。真的,正确的东西只能向青年学习,要去向青年学习!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妨碍一个伟人和他使命的人恰恰是那些爱他的人,他就是因为自己的亲人才不得不走得远远的。不过走得也正及时,因为只有这样死去,才算完成了他的一生,使他的一生更加高尚。

在给自己妻子的信中,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最宝贵的遗产——儿子,尤其关照的是不要让儿子变得懒散。他在完成了这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事业之后,最后竟作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总是那么懒散,所以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光荣,而没有一点遗憾的表露。“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这是他临死时对朋友所作的友好表白,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犟、灵魂的贞操而没有说出口的话。“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你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他在给他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如是说道。

不过,在列车驶进彼得格勒的火车站时,当《国际歌》骤然响起的时候,一切便都已经有了答案。成千上万的工人,还有带着各种武器来保护他的卫队已经将车站前的广场挤得满满的,他们正在等候这位流亡归来的人。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刚一走出车站,就已经被千百双手高捧着,送到一辆装甲车上,探照灯的光线从楼房和要塞照射下来,集中在他身上。这个昨天还住在修鞋匠家里的人,此刻,在这辆装甲车上向人民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演说。大街小巷都在震动,不久之后,“震撼世界的十天”开始了。这一炮,击中并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世界。

Post TOC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