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愈你内心的焦虑-《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
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一书主要阐述了以下6个问题:
1 . 什么是身份的焦虑?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是我们承认在成功生活和不成功生活之间存在公共差异的时候必须付出的代价
2 . 为什么身份问题会引起焦虑?
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每个人都唯恐失去身份地位,如果觉察到别人并不怎么爱或尊敬我们时,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我们的自我形象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地把它扎破
3 . 身份的焦虑何时产生?
社会保障了生活的基本需求后,我们总爱拿自己的成就与被我们认为是同一层面的人相比较,这就产生了焦虑
4 . 对身份的焦虑有什么积极作用?
激发潜能、力臻完美、阻止离经叛道的有害行为,并增强社会共同价值产生的凝聚力,有些成功人士也认为唯焦虑者方能成功
5 . 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渴求身份:我们的身份地位(财富,权利,名声)决定了我们可能赢得多少世人的爱(他人对我们的尊重和关注),而世人对我们的关爱又是我们看重还是看轻自己的关键
- 势利倾向:在势利社会里,缺乏重要身份标志的人们在精神层面受到的痛苦是容易被人忽略、受人白眼
- 过度期望:平等思想、成功学和大众媒体的推动让人们对自己产生过度期望和焦虑
- 精英崇拜:在精英崇拜的社会,贫穷是一种羞辱
- 制约因素:才能、运气、雇主、企业盈利和全球经济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
6 . 如何不再因身份问题而焦虑?
- 多读哲学: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遵循来自外部的赞扬或谴责
- 理解艺术:艺术是对生活的批判,它充满了对身份体系的不满,这种不满可以是讥讽的、愤怒的、抒情的、沮丧的或幽默的
- 通过政治:通过政治斗争赢得尊严,理解意识形态
- 信教:思考死亡、多出去旅游、信基督教可以减轻对身份的焦虑
- 学习波西米亚人:过一种与主流文化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以下是读书过程中摘记
第一部分 焦虑起因
第一章 渴求身份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第二章 势利倾向
势利者最明显的特征其实并非是简单的社会歧视,而是在社会地位和人的价值之间完全划上等号
成年后,我们努力争取那些辉煌的成就,无非是想试图找回那种我们儿时曾有过的充分的、无条件的宠爱
深藏在我们内心的害怕才是势利产生的唯一根源。对那些对自己的地位非常有把握的人来说,他们没有心思去把成心矮化他人当作消遣。傲慢的背后隐藏的无非就是恐惧。由于总是感觉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对于人类这种由于渴求尊严而受挫并深感恐惧的情绪所到时的势利倾向,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悲情,而不是一味去苛责
第三章 过度期望
我们每天都会经验到许多不平等的对待,但我们不会因此而嫉恨每一个比我们优越的人,这就是嫉妒的特别之处。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对于我们未曾想去尝试的事情,就不可用成败去衡量。既无失败,何来羞辱?我们的自尊完全受制于时时督策我们的理想以及我们为理想所付诸的行动,取决于我们实际的现状同我们对自身期待之间的比率。用公式可以表述如下:
自尊 = 实际的成就 / 对自己的期待
减少对自身的期望会使人有如释重负的快意,这同实现自己的期望一样,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对自己过度的期望是如何产生的?
- 人们觉得自己与他人平等。贫穷的国民打量着邻近街区的富人们,坚信自己有一天也会过上富人们的生活
- 各种白手起家的英雄自传以及各种励志书籍一方面让读者阅后热血沸腾,另一方面无意间让读者沮丧不堪
- 电台广播和影视资讯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助长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
我们所期待的远超出我们祖先们的想象,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焦虑
第四章 精英崇拜
现代社会中,让人焦虑的三个关于成功的故事
- 富人而不是穷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 身份与德行相关
- 穷人是有罪的堕落的,他们穷是因为他们蠢
第五章 制约因素
我们在等级社会里为何无法稳妥地获得或持有一个自己渴望的位置?
- 受变幻无常的才能的制约:才能并不能供我们随意支配
- 受运气的制约
- 受雇主的制约:雇主优先,担心不能被长期雇佣
- 受雇主盈利原则的制约
- 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制约
作为一个雇员,其痛苦不仅来自于对不能被长期雇佣的担心,而且来自于各种工作模式和运作机制所产生的羞辱感。机构大都具有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最底层的广大员工受制于上层的管理人员,谁将受到奖励谁将受到处罚变成了工作中最令人压抑的问题之一。
我们对爱的需求保持稳定不变,与世界的不确定性条件之间产生了一种不平衡,而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我们身份焦虑的第五个关键原因
第二部分 解决方法
第一章 哲学
决斗现象体现了人们严重缺乏一种信心,那就是认为自己的身份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自己能够对它进行决定,无需随他人的评价的转变做出调整
大自然从来没有命令我要摆脱贫穷,也从来没有命令我要尽力致富,她只是请求我你一定要自立 —— 尚福尔《格言录》
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反省自律,容易走向极端
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的狭隘性、他人感情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漠不关心...然后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的人给了他人多高的尊严 —— 叔本华《附录与补遗》
第二章 艺术
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伟大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焦虑
艺术是对生活的批判,它充满了对身份体系的不满,这种不满可以是讥讽的、愤怒的、抒情的、沮丧的或幽默的
第三章 政治
通过政治斗争,不同的群体都试图改变他们社会的尊严系统,摆脱在既有体系中利益既得者的统治,从而为自己获得尊严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将不再理所当然是商人或地主,而是那些在凝视夜晚星空时深深感到惊奇的人,和那些能够理解和减轻他人痛苦的人 —— 罗斯金《给那后来的》
每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往往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 马克思
对意识形态进行理解、分析,使它丧失理所当然的合理性,进而使它丧失其影响力,从而在面对它们时我们不再迷惑不解和沮丧不堪,相反,我们对意识形态的起因和影响将会有一个清晰明白、追根溯源的把握
第四章 基督教
死亡向我们揭示出我们妄图通过身份获得的各种意图都是极为脆弱或毫无价值的。
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思考他人的死亡来摆脱身份的焦虑
遗迹是无限时间的代表,宏大的自然景观是无限空间的代表,它们提醒我们永远不可能抗拒时间,在无限空间和时间面前,我们虚弱、短暂的生命与飞蛾或蜘蛛的生命一样微不足道。如果这种想法能使我们心情宁静,那是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焦虑来自于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目标和关注的重要性
对身份底下的焦虑的治疗,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旅游——在现实中旅游或在艺术作品中旅游——去感受世界的广阔无垠
我们可以从基督教中获得某种洞察力,并将其用于社会伦理中:只要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其可贵的价值,只要我们对各种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模式做好心理准备,洞察其人为的特征,那么追求成功的欲望和想独自躲在坚实的墙壁后面的欲望将会减弱,这对所有人的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第五章 波西米亚
波西米亚人认为,我们在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生活方式中维持信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在贴身的小环境中起作用的价值体系,依赖于我们所交往的人的种类、我们所阅读的书籍和我们所听到的话
我要做的事是我自己关注的事情,而不是他人认为我应该干的事情 —— 爱默生《论自助》
波西米亚的贡献,它确立和定义了一种亚文化,在资产阶级主流文化中遭到鄙视和忽视的特定价值在这一亚文化中被赋予适当的地位和名誉
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和波西米亚的目的并非废除身份等级,他们只是尝试创立一些新的身份等级,而这些等级建立在那些为大众所忽略或批判的价值标准的基础之上。他们提供了好多富有说服力和抚慰能力的事例来提醒我们,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
书中提到的一些书籍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马库斯.奥勒留《沉思录》
- 尚福尔《格言录》
- 叔本华《附录与补遗》
- 罗斯金《给那后来的》